2024各国基尼系数,《资本论》解读(四):为什么资本比劳动的收入高?——剩余价值
《资本论》解读(四):为什么资本比劳动的收入高?——剩余价值
关键概念:
劳动力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归结为一定量生活资料的价值。
剩余价值:产品的价值超过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所形成的余额。
不变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料(如原料和辅助材料)的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价值量。
可变资本:转变为劳动力的资本部分,这部分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价值量。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反映可变资本价值增殖的比率。
必要劳动时间:用新创造的价值补偿可变资本价值的时间,称为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工作时间,这段时间形成剩余价值。
剩余产品:代表剩余价值的部分产品。
绝对剩余价值:通过延长工作日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调整工作日两部分的比例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和劳动收入之间的差异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在中国,基尼系数早已超出警戒线,财富的不均等问题愈发显著。根据瑞信研究,全球10%的人口拥有86%的财富,而73%处于底层的人口仅拥有2.4%的财富。
富人的致富之路各不相同,但鲜有依靠工资致富的现象。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资本的收入会比劳动的收入高?
经济学家对此有多种观点。一种认为资本家的收入实际上是工资,即他们为管理企业付出的劳动所得。但亚当·斯密指出,管理两百万资产的工作与管理一百万资产的工作并无大的区别,这说明资本家的收入与其管理的资本数量成正比,而非劳动量。
另一种看法是,资本家将资本用于生产而非消费,因而应获补偿。马克思对此表示,资本家获得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在劳动中创造的价值。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家因承担风险而获得回报。实际上,劳动者同样承担着风险,但收入却没有保障。这进一步说明,资本家并不是因承担风险而获利,而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去承担风险。
二、剩余价值率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是生产要素,各自获得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但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生产要素的收入并非其本身,而是其所有者的收入。实际上,劳动者的工资在整个收入中占比不到一半。
剩余价值率(m/v)即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反映了社会的富裕程度。随着剩余价值率的提高,贫富差距也随之扩大。
三、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人工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并调整工作日组成的比例获得的。
四、阶级斗争
新生成的价值分为工资和剩余价值,这导致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利益对立。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人阶级通过斗争形成阶级意识,推动社会变革。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贡献,理解这一理论是深入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关键。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